日本東京|多少錢才夠過理想的生活?

一直覺得時間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資產。
有句話說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是公平的,但我覺得在擁有「支配時間的自由」時,時間才真的沒有貧富差距。

當然,很少人能全然地支配自己的時間,工作、家庭等各種考量,還有一個很現實的 —— 你必須賺錢讓生活運轉。只是我想問:「多少錢才夠過理想的生活?」

辦了免費廢物派對以後,我一直在思考時間跟物質間的關係,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錢,才能過一個富足的生活嗎?

如果時間跟金錢會彼此消耗,是要投入時間賺錢,以換取時間的使用方式,例如看表演、課程學習、機票的支出;還是重新取捨開銷,並將大部份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?又,真正想做的事是否到頭來還是需要錢的支持?

這次在東京的 21-21 design sight 看了一個關於雜貨的展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雜貨本身,而是展覽一開始佔了整面牆的關係圖:

「我們可以用日常買東西的方式,買到理想的生活嗎?」
“Can an ideal life be purchased the same way we buy things in our daily life?” 它問。

我坐在那,循著牆面上的問題移動目光,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很弔詭的迴圈,例如「我想要清楚知道吃進口中食物的來源」,跟「我覺得金錢不是生活最核心重要的」居然會互相抵觸。

舉個更具體的例子:Jamie Oliver宣布他的校園健康飲食革命失敗,來自吃得營養健康是「上流社會跟中產階級」才會考量的問題。
“Jamie Oliver: I failed on school dinners because eating well is a ‘posh and middle class’ concern.”

當下我陷在迴圈裡,忽然覺得有點荒謬跟悲傷。

但是我知道Jamie的失敗,並不是完全的失敗,因為他的計劃仍促使了更多人去關注了過去他們不曾正視的問題,也許沒辦法把人群的飲食習慣從一個指針的極端拉到另一極端,但確實讓它偏動了一點,而那樣的偏動如此溫柔而有力量。

我仍然相信,那些錢買不到的東西,才是讓一個人真正富有的。

Leave a Reply